美國紐約正在熱烈討論成立保險交易市場,有如英國倫敦的Lloyd』s保險市場,可以允許保險公司、保險人和仲介在一個市場裡相互交換訊息及接受風險的交易和處理重大賠償事件。Lloyd's是一個傳奇的地方,在西元17世紀已經有一定的雛型允許貿易人員相互承擔風險,減少彼此的損失。
市場愈開放,資訊就愈流通,交易成本就愈為合理而雙方更容易從其中取得利潤,Lloyd's掌握了全球海上保險和航空保險的主導權,全球的船隊和航空機隊鮮有能脫離Lloyd』s保險市場而取得完整的保險計畫。
美國保險人士和政府機構亟力傚法Lloyd's此一作法,謀求紐約成為真正包含國際保險運作的金融中心,保險市場這一塊是少不得的。對美國而言,成立保險交易市場,其基本設施不難,法律環境亦不困難,亞洲國家除了新加坡略具規模之外,其他亞洲國家、城市很難有這樣的歷史、大環境和腹地可供國際保險人士共同參與。
上海若無共產黨廢荒廢三十年,也許現在已經是全亞洲的保險重鎮,早年AIU在上海創立,可能是C.V. Starr的眼光,預測中國市場的龐大商機,AIU回到美國之後,雖然是美國本土的保險公司,卻長期發展亞洲的保險事業,在菲律賓、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均利用美國人的勢力培植當地的保險人才和市場,其眼光獨到,到了90年代已經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保險界霸主,保險業需要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和健全的法制,否則保險遊戲規則難以執行。
台灣的保險業在政府保護、開放競爭又回到大多數是自己人和自己人競爭的局面,不知道是憂心還是慶幸?保險業真正成功的因素在人,不在其龐大的資產。Lloyd's市場變得如此權威,也是Lloyd's集合世界的保險精英於一堂,精英在那裡,自然權威就在那裡。台灣保險業的未來在茫茫一片的濃霧之中,業者除了殺價之外還是殺價,既不求建立健全市場機制,也不求拓展新的商機,過去年年提供大量保險費給國外再保險市場猶如一持有保險公司執照的保險代理人,現在提供海外再保險公司大量保險費為的是求心安,不要發生像海地那樣的7級大地震,總而言之,令人憂心又悲哀。
2009年的台灣產物保險統計數字出爐,又下降超過6%的簽單保險費,聯合報的標題突破一仟億保險費,應當是幸虧沒低於1,000億保險費。
Back

www.cubicris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