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與台灣的颱風
 
 

根據國外的研究,由於全球暖化,特別是海水表面溫度的上昇對颱風、颶風的年度季節性有很大的影響,至少在大西洋的颶風季節提早又延後,換言之,它變得更為長久。這種改變不祇是時間上的改變,它更結合了其他氣候因素,使得颶風可能造成的災害變得更為嚴重,以2012年十月侵襲北美、紐約、新澤西州的颶風珊蒂而言,珊蒂颶風與一個低座標的交互作用,使之幾度變換它的強度,最終肆虐北美地區造成嚴重土石流、洪水的災害。

今年八月初的蘇迪勒颱風造成嚴重災害,台灣在過去五十多年來,七、八、九月三個月是颱風形成和侵台最頻繁的期間,但是以平均值而言,八月約每年一個颱風侵台,有平均五個半颱風形成。七月是約四個形成,祇有不到一個侵台,到了十月則不到0.4個颱風侵台,全年平均有3.4個颱風侵台,從這個統計數字看,颱風對台灣而言是每年幾乎一定會面對的問題,加上這些年電腦的能力大幅增強,人造衛星的觀測能力和電腦氣候、氣象模型的模擬,都增加我們對颱風動向和強度、雨量的預測能力,但是大自然遭受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人為殘害和影響,使得人類生存的環境更為嚴苛。根據德國再保險公司慕尼黑保險公司的統計,自1980年到2012年,非常明顯的因氣候因素引發的全球大災難正逐年上昇,這個數字2003和2004年稍有下降之外,整體的趨勢是逐年上昇,即使我們的電腦系統製作更優良的風險模型,能夠預測這些大災害的發生及可能造成的衝擊,但是在一個混沌的大氣系統之內,本來做這些預測就有電腦、知識上的上限,這些預測最好也不過是一些機率上的推測,所以我們無法責怪氣象專家預測不準。

現在全球保險界面臨氣候型的大災難,在很難立即找出有效的對策之前,恐怕採取防災的措施較諸將災害損失承擔下來的做法,更顯得重要。

 


September 2015
 

Back


www.cubicri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