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該有一個世界性的天然災害保險機制
 
 

在尼泊爾2015年4月發生重大地震損失之後,全球的資源送往災區,中國大陸和印度因為地緣的關係,爭相援助尼泊爾的災民。

紐約時報有專家呼籲,世界組織應當為未開發的地區提供地震保險和天災保險的機制,為了救助例如海地和尼泊爾的大地震,以及菲律賓的海燕颱風災區。因為Lloyd’s從十七世紀即著手管理災難帶來的損失,已經發展出一套合理的產物保險機制,如果世界組織例如世界銀行或IMF出面整合一個全球性的災難保險機制,可以適時有效的協助災區重建,不用每次由紅十字會或其他政府機構臨時動員整建災區,效力和資源都大打折扣。有潛在風險的地區,當地政府應當首先站出來承擔部份災難保險的費用,並協助保險機構運用現代技術,以合理的金融手段估算災難的可能成本和建立保險賠償機制。

台灣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不可能永遠動用預備金解救災民。政府自身的財產亦需保險保障,但是政府無論中央或地方永遠停留在出了事再說的心態,台北市有過一次颱風淹沒了大部份捷運系統,甚至於捷運的控制中心,民眾和媒體的態度祇是當時嚴厲批評一番,事後民間或政府並無意改善自身的保險計劃。

舉凡農作物、漁獲、果實和其他農漁民的辛苦收成和老百姓的財產,皆可考慮用保險的機制改善他們的風險承擔,即使被我們視為未開發地區的中國大陸也已經啟動農作物保險來保障農民的收益。

我們看見尼泊爾的地震災難,聯想到的應當不祇是幾個矽谷的高級主管被雪崩掩埋,台灣身在地震帶,人口密集,住宅建築老舊,如果發生一次大地震或海嘯,台灣不可能靠聯合國救助,也不能靠日本人援助,我們要有自己的保險機制。
 


May 2015
 

Back


www.cubicri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