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極限風險
 
 

一家著名的風險評估公司Towers Watson列出一份2013年的極限風險名單,其中第12名是人類的極限長壽,第11名是重大核子污染事件。第11名和第12名的極限風險事故均是台灣社會或政府重視的潛在風險。第一名是食物、供水和能源的短缺,第二名是長期的經濟成長遲滯,第三名氣候變遷並未在台灣社會中引來太多的重視。

食物、供水和能源短缺並不是不會發生在台灣社會,台灣一向自豪本身的農業發展,水資源不虞匱乏,能源政策受到社會和政治力量左右。在美國,2002年七月國土安全部確認13種重要基礎設施為國家安全的標準保護行業。包括:
農業、食品、飲水供水、公共衛生、緊急救援服務、政府、國防工業設施基地、資訊與電信、能源、運輸、銀行與金融、化學工業、郵遞與船務。

對照以上Towers Watson的極限風險15大事故,我們可以了解西洋人對民生物質的重視。台灣也許一直自許為寶島,不愁衣食、供水,如果有人以為食品、飲水是極限風險之一,人們恐怕不易相信。如果大肆宣揚核電廠的危險,核廢料的危機,整個社會和政客立刻響應此一呼籲。我們的國家安全機制在2003年的民進黨政府執政時期,對SARS的應對可稱無能,國家安全的極限風險之一突發性大量傳染病或是全面性的疾病(例如美國民眾的過重現象),都是主導國家安全的人士該重視的議題。

從發生機率的觀點分析,核能污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20年才可能發生一次,其衝擊量驚人,但衝擊面仍侷限於地方性,並未歸類為全球性或跨世代,但是氣候變遷的衝擊反而是跨世代的極限風險。

有趣的是,在美國的分類13大行業之外,有專家將保險業列為重要基礎行業的第14項,在Towers Watson的列表之中,亦將保險業的危機排名第13,雖然他們以為這是百年才會發生一次的危機。


 


April 2014
 

Back


www.cubicri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