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保是科學還是藝術
 
 

Lloyd’s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協會Lloyd’s Market Association (LMA)有一場辯論,主題是“核保到底是科學還是藝術?”。這個問題令人想起二十世紀重要的哲學家K. Popper的比喻“鐘錶與雲”(Clock and Cloud),鐘錶代表的物件和事情可以明確分析且拆解之後又重新復原,但是雲祇能說明卻每人有不同的定義和描述。核保工作究竟是科學或是藝術?如果核保工作是一種科學的技術,那麼有一天它可以被電腦、機械所取代,就像再過幾年,軍機可能超過一半都是無人飛機,它們一樣可以精確完成賦予的目標、任務。

核保的工作有兩個重要的目標,分類與揀選,分類是依賴既有的資料和統計數字,將風險歸類為高、中、低風險,在風險分類之後,核保人員再決定風險與對價的保險價格之間的平衡與否,獲利與否,然後再提出承擔其風險與否的商業決定。這些工作往往不是一個人的決策,可能由一組人決定,可能是由下往上共同決定。在這樣的過程之中,人的意志和判斷應該大過機械的數據因素,在台灣核保工作還有很大的市場考量,真正由核保人員從專業觀點決定一件重大的核保案件,尚在少數,所以至少在台灣的產物保險市場,核保的藝術成份是遠大於科學成份。

在2012年四月的那一場Lloyd’s辯論之中,看一看英國保險市場從業專家是怎麼看這個議題。最後互相比較其傾向,贊成核保是藝術的有49位,而贊成核保是科學的有45位,相差並不多。回想英國著名哲學家休姆的看法,認為理性是感情的奴隸,隨著時代和電腦的進步,理性沒有佔任何決定性的優勢,至少在保險核保的領域,人們仍然認為直覺、感情做的判斷有一定的份量。贊成核保是藝術的一方以為核保是基於良好的判斷和常識,而判斷的精髓並非科學而是藝術,更進一步警告市場,如果任令科學家掌控市場,核保人員會自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保平安。但是贊成核保是科學的一方認為,核保是否為科學或藝術並非重點,因為核保人員必須找出科學與藝術的平衡點,而隨著時代,這種平衡的傾斜是偏向科學一端的,任何在核保工作中所做的創新或是判斷必須以紀律化和控制形式為之。

傾向科學這樣的說法非常客觀也符合日前急速發展的Big Data趨勢。Lloyd’s所得出的結論,應當用另一種觀點去衡量,即是核保是一種平衡科學方法與藝術觀點的工作,和Lloyd’s在16世紀成立時大不相同,但是核保永遠不會是一個單純的科學工作,因為保險這個行業是人的行業。


January 2014
 

Back


www.cubicri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