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曼谷大水災給保險界的教訓
 
 

Lloyd’s of London在2011年曼谷大水災之後,撰寫了一份白皮書給被保險人,當地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市場對此一罕見的泰國大水災做檢討,並提出幾項教訓。

2011年曼谷發生少見的洪水,造成許多地區水深三公尺,有五個工業區遭受洪水的重大損失,特別是生產供應鏈由於淹水而中斷。在事情已經過去二年之後,英國的Lloyd’s有這樣一份報告給全世界,希望保險界的人士能記取這個重大保險事件帶來的教訓。

(1) Contingent Business Interruption (CBI) 的保險

這個保險人員熟悉的保險產品名稱,卻甚少人真正處理過這樣的保險理賠,在曼谷大水之後,許多爭議發生,在泰國有不少客戶買了營業中斷保險,且以“All Risks”的方式購買,但是對CBI卻用Named Perils的方式購買,在大水發生之後,才發現他們的CBI保險單以Named Perils方式,又沒有包括洪水風險。損失之後,泰國保險市場對洪水風險的核保變得保守,起碼保險公司大幅降低洪水的保險金額,可能是由於再保險市場對洪水風險的集中性有了戒心,變得保守,直接影響泰國保險公司自身的承保能力和意願。

對保險公司而言,如果被保險人想要更高的洪水保險金額,保險公司要知道更詳細的風險評估資料,例如供應商的依存關係,供應商的風險控管情況,保險公司不會願意承保供應商的廠區對洪水沒有任何防範措施。

台灣的風險集中現象較諸泰國工業區因資產集中造成保險金額過度集中的現象更為嚴重。台灣三大高科技工業園區,無論存貨、設備與營業中斷風險的金額均非常高且集中,如果發生一個921類似的地震,單一園區所受創傷較曼谷的淹水可能超過十倍以上。現在前行政院長主張行銷巨災債券籌措台灣可能發生巨災時所需要的重建資金,巨災債券或其他證券均不便宜,募集的成本比一般保險更貴,台灣的工商界不熱衷購買巨災造成損失的保險,無論是一般傳統財產保險或是營業中斷保險。至於Contingent Business Interruption,可能聽過這個名辭的工商業大老也沒有幾個人。

(2) 供應商與顧客上下游生產中斷的風險

泰國水災發生之後,許多被保險人突然發現即使自己有先見之明購買了Supplier’s Extension的營業中斷保險,卻有理賠上的困難,因為Supplier不願意配合提供相關理賠資料,造成計算所謂CBI的保險損失有莫大困難,Supplier不以為有義務充份提供自己的損失情況給下游廠商。

這種現象當年也發生過,台灣的自來水廠由於颱風發生管線淤塞,無法適時供水,造成一般廠商無法生產,但是自來水廠是公營機構不願開例承認自身管線問題,造成用戶的營業中斷。一般自來水用戶即使保險單上有明確的保險,卻難申請保險賠償。

(3) 營業中斷保險的賠償期限

台灣的營業中斷保險設計多屬聊備一格,並非精心設計或是根據風險估算,因為保險公司、保險顧問多數不了解營業中斷保險。賠償期限的安排與保險條文的規劃不足,曼谷的大洪水使部份廠商長達18個月始得恢復正常營運,這些問題如果發生在台灣會更嚴重,因為台灣的生產供應鏈可能相距不遠,一個大地震可以毀損上、下游的廠商於一夜之間,計算所謂CBI的保險損失,其賠償期限18個月以上非常可能。


January 2014
 

Back


www.cubicri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