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d Risk和核子電力廠
 
 

人們為什麼這麼憂心核子電力發電廠? 因為核電廠如果發生意外事故,外行人想像它是一個發生在單一地點且造成許多人死亡的嚴重事故。但是核子發電的專業人士未必同意這樣的說法,在台灣,人們其中大多數是外行人,用想像將核電廠的意外事故描繪成非常可怕,但是回顧2011年的日本大海嘯福島核電廠事件,發生快兩年了,真正造成的嚴重損失或影響未必如人們想像。

這種所謂的Dread Risk,人們憑乎想像不斷製造話題,不願意溝通,也不相信專家的解釋,遇上這樣的爭議,一般老百姓聽不進專家說法,所謂的風險溝通和風險評估幾乎無法發揮功能。

Dread Risk有一個特性就是外行人以為非常可怕但專家依據數據卻不認為如此。像911事件之後,美國人和美國政府順應輿情,大幅度改變民航登機的安全檢查,甚至於在飛機上用餐都不能用金屬的刀叉,登機前要花費近兩小時時間檢查,飲料或液體物品在一定容量以上也不准攜帶登機,民眾非常支持這樣的作法,他們自己無法判斷,掌控這些風險,他們就順從這些規定。

同時有美國一份調查顯示在911事件之後,許多民眾因為懼怕搭機被恐怖份子劫持而死亡,改乘坐汽車走公路而不坐飛機,但是事實是坐汽車走公路較搭飛機更不安全,因為這樣的習性改變,美國在911事件發生之後的三個月,多了三百五十多件車禍死亡的旅客。

任何風險溝通與風險評估遇上Dread Risk的心理障礙就非常不管用,外行人根本聽不進去,再加上有些媒體和名人興風作浪將一個本來用風險數據可以解釋的議題變成街頭巷尾的口水話題。

總之人們無論抱著什麼樣的心情或態度面對Dread Risk,必須了解Dread Risk有其成本代價,要避免Dread Risk或不相信專家的風險評估,亦應有健全的心態和理性,面對因為避免Dread Risk之後的昂貴成本,我們當然不希望因為不搭飛機,改搭汽車而造成許多人的生命損失代價。但是人們對自己的選擇必須有健全的心理去承擔新的代價,這種代價不是Dread Risk的損失,是採用另一種方法代替可能發生Dread Risk的另一種成本,它並不便宜。


 


March 2013
 

Back


www.cubicrisk.com